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罹患病种的考索
TUhjnbcbe - 2022/11/27 21:38:00

陆游的一生疾病缠身,疾病作为一种非正常的身体存在状态,给陆游的生命带来了黑暗和伤痛。但作为一位医者,陆游对自身的疾病有着清醒的认知,没有像普通病患般表现出惊慌失措,而是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进行自我治疗。

陆游大量的诗歌作品都是在经受着病痛的折磨下创作的。因此,我们要研究陆游诗歌中的疾病书写,有必要首先对陆游所患主要疾病的具体病症、患病时长和患病原因进行一番考索。

一、疟疾

疟疾是由感受疟邪而引发的疾病。《素问·疟论》云:“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饮。”陆游也曾数次患疟疾,现将其诗中对于疟疾的书写列表如下。

从此表可看到,陆游在诗中提到了瘴病,称为“病瘴”“瘴疠”等;提到了疠病,称为“疾疠”;提到了疟病,称呼包括“病疟”“疟*”“疟疾”等。《外台秘要方》云:“夫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略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书中记载治疗疟疾的药方也常与瘴疟连用。

宋代的士人在诗文中也常瘴疟、瘴疠、疟疠合称。如王安石《疟起舍弟尚未已示道原》云:“连甍瘴疟秋。”*庭坚《次韵定国闻苏子由卧病绩溪》:“及春疟疠行。”谢枋得《谢刘纯父惠木绵布》:“奈何来瘴疠。”可见,在宋代文人的观念里瘴病、疟病与疠病基本上是同一概念。因此,陆游在诗中提到的瘴、疟、疠应主要指现代医学中的恶性疟疾。

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陆游对疟疾的书写时间跨度长达38年,从四十七岁开始,一直到八十四岁。陆游首次在诗中提到疟疾是在乾道七年()九月,云:“病瘴抛书帙”,“瘴疠侵人病过秋”。

夏秋季正是疟疾复发的时节。《岭南卫生方》曰:“瘴疟之作,多因伏暑,伤冷所致。”陆游患上疟疾与地理环境有极大的关系。“瘴疟一证,惟岭南烟瘴之地有之。盖南方风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

古代的西南、岭南地区,大多都是深山老林,气候炎热,*蛇猛兽居多,是瘴气、瘴病的高发区。当时陆游任夔州通判,夔州气候闷热潮湿,瘴疠严重,陆游外感暑热疟邪,因此染上了疟疾。

这场疟疾不仅使陆游变得容颜憔悴、脸*饥瘦、头白眼暗,还给他留下了缠绕终生的病根,难以摆脱。其《登剑南西川门感怀》云:“瘴疠连年须药石。”说明在成都这些年,陆游一直需要服药来对抗疟疾的侵袭。

之后陆游的疟疾又分别在淳熙八年()、淳熙十年()、嘉泰四年()复发,他不禁感叹“久出天魔境,胡为疟*来”。古人认为染上疟疾是疟*附身作怪,可以通过诵诗来驱除。当然这是病急乱投医的行为,自然于事无补。从疟疾的数次复发来看,陆游的后半生还时不时受到疟疾的威胁。

《*帝内经·素问》曰:“病在阳,则热而脉燥;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陆游的疟疾数次复发。但由于陆游懂得养生保健,疟疾基本每次复发都可以得到有效治愈。

另外,陆游的诗中有关于面*的记载。如其《病中戏咏》云:“栀*染病颜。”其《秋晚杂兴·其三》云:“依旧衰颜似叶*。”这两首诗分别作于开禧元年()和开禧三年()。据此可佐证陆游晚年仍患疟疾,而诗句中所述面色发*有可能是染上疟疾后导致的发*,即疟*。

《太平圣惠方》云:“疟*者,面色萎*,增寒壮热,头痛不止,口干多渴,四肢羸瘦,不能饮食,或好或恶,进退不定。”陆游在诗中也有很多对自己身体羸弱的记载,如“病骨支离纱帽宽”“枯皮裹瘦骨”等,应当是久患糖尿病和疟疾所致。

二、消渴症

陆游在诗中多次提到“肺热”“消渴”“肺渴”,据此基本可判定其患有消渴症。此外,陆游还用“相如渴”“病长卿”等词来指代该病症。消渴症,类似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在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把糖尿病叫作消渴病”。

淳熙元年(),陆游有诗云:“肺热烦促无时平”。此时陆游出现了“肺热”,这是消渴症的症状,但据此断定其患有消渴未免武断。淳熙五年(),陆游又有诗云:“不堪酒渴兼消渴”,明确了其确实患消渴症。

但实际上,陆游并非此年才患上消渴症。淳熙三年(),其《铜壶阁望月》云:“十年肺渴今夕平”,可推测陆游的消渴症应当起于四十一二岁时,即乾道元年()左右,陆游在南昌任隆兴通判时期。

加之,其《晚晴至索笑亭》云:“中年苦肺热”,又可佐证陆游的消渴症开始于四十一二岁左右。从五十岁时开始,一直到八十二岁,陆游一直在诗中反复提到自己的消渴症,可见消渴症几乎一生困扰着陆游,并对他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消渴症,又名三消症,即“口渴引饮为上消,多食善饥为中消,多尿如脂为下消”。《素问·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奇病有消渴,皆上消也,多饮而渴不止者也。”

观陆游诗中对于消渴症的描写,只提到了“肺渴”“肺热”“病渴”,并没有关于小便频繁的记载。由此可推测,陆游所患消渴症大约属于上消和膈消。而罹患上消的病人常患有肺部疾病,这与下文要分析的陆游患有肺部疾病相互印证。

陆游患消渴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积久饮酒。《备急千金要方》云:“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陆游平生极爱喝酒,“爱酒已捐身外事”,但醇酒辛辣,易损伤脾胃。陆游亦知其病多半和嗜酒离不开关系,故在诗中自云:“病知贪酒害”。为了养病,陆游不得不减少饮酒的次数,“肺渴常止酒”。

其二,饮食不化。《素问·奇病论》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陆游作为士大夫阶层,其日常饮食可以达到肥厚甘美的程度,饮食不节制加上缺乏锻炼,食物不消化,在体内郁结导致火热内生,热盛化燥,劫灼津液,最终发为消渴症。

此外,心气郁结,情志失调也会导致消渴症。“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小症大病。”陆游因仕途坎坷、报国无门导致思虑忧愁,情怀不遂致使郁火内炽,伤阴耗液,以致阴虚于内,阳亢于上,亦能引发消渴症。

消渴症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肺病、眩晕中风症、眼部并发症、牙疾等。恰好陆游也患有这些疾病,不得不使人猜想,陆游所患上述疾病不排除是消渴症引发的并发症。

三、肺病

淳熙四年(),陆游在其诗《悲秋》中第一次提及肺病,云:“病肺经旬疏酒盏”。由“病肺”可知,陆游此时肺部已经发生病变。此后一直到八十四岁,陆游共在诗中五次提到自己的肺病,但是都没有对肺病发作时的身体状况进行描述,推测其所患肺病程度应当不严重。

陆游患肺病的原因:其一,与消渴症有连带关系。《素问·气厥论》曰:“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可见消渴症对肺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并不是直接演变,而是有外来因子因为患者患病体虚乘机侵袭所致。

而陆游首次书写肺病的时间是在其患消渴症大约十年之后,并且其五次提及肺病的时间和提及消渴症的时间基本重合,推测陆游所患肺病有可能是其消渴症的并发症所致。陆游长期以来受消渴症的困扰,久病损伤气阴,造成津液亏耗,肺系失濡,功能损伤,气机升降失司,卫外不固,进而引起肺系疾病。

其二,饮酒对肺部造成损害。《备急千金要方》云:“饮酒当风,风入肺经,胆气妄泄,目则为青,虽有天救,不可复生。”记载了不适当的饮酒方式日积月累势必会导致肺部的损伤。陆游也意识到了饮酒不利于肺部的健康,“年来病肺疏杯酌”,有意识地减少饮酒的次数以期身体康健。

值得注意的是,陆游记录自己的肺病有所好转的时间都是在夏末秋初,天气转凉时。《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到肺属金,秋季是肺金的旺盛期,有肺病的患者应当抓住秋天的有利时机进行医治,这样冬天即可痊愈。

冬天如果没有痊愈,那么到了次年夏肺病会加重;如果病人在夏天坚持了下来,那么长夏时病情进入稳定期,到了秋季又是治疗的好时机。可见,陆游在秋季好转的肺部疾病是符合此规律的。

四、眼疾

陆游患眼疾的时间长达40年,眼疾是困扰陆游身体最久的疾病。相应地,陆游在诗文中对其眼疾的书写也是最多的。从四十七岁开始在诗中书写自己的眼疾,此后记载不断,直到生命的尽头,这无疑可算作一份陆游眼疾病历。据笔者统计,陆游提到其眼疾的诗歌高达84首。由于数量过多,在此不一一列出,下面仅分别列出涉及眼疾具体症状的诗句。

乾道七年(),陆游第一次在诗中提到了自己的眼疾,“昏眸云雾隔”。之后30年间又有数次对眼睛昏花、视力模糊症状的描写。据其所述视物模糊现象,猜测可能是由于玻璃体异常造成的视力减退。而眼睛昏花则有可能是玻璃体混浊造成的飞蚊症。

另外,其诗《岁暮风雨·其二》云:“眼眚灯生晕。”《说文解字》:“眚,目病生翳也。”根据眼生白翳及陆游当时的年龄推测,眼睛昏花也有可能是白内障初期所表现的晶状体浑浊现象,从而导致眼睛的视力慢慢下降。因此陆游可能患有轻微的老年性白内障。除了眼睛昏花、视物模糊,陆游的眼睛还出现了眼涩、眼干的现象,有关描述如下表所列:

从五十四岁开始在诗中描述眼涩、眼干的症状,且多与“书”一起提及。除了眼睛枯涩状况,还出现了类似羞明畏光的现象。如其《灯笼》云:“目力眩晃不可常。”《睡起行至门外有赋》云:“屏深养病眸。”猜测或许是由于用眼过度引发的轻微干眼症。

另外,陆游还经常用眼暗、眼昏、病眼欲盲、似见不见来形容自己的眼疾,如“灯昏老眼闇”。据上述一系列眼部不适的状况和出现时间推测,陆游应当是患上了老花眼,即现代医学中的“视敏度功能衰退证”,从而导致视物模糊、易疲劳、畏光、眼睛干涩这些症状。

另外,陆游四十一二岁左右患糖尿病,四十七岁在诗中始诉眼疾,此后对糖尿病和眼疾的书写不断。猜测陆游还患有轻度的糖网病,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陆游长期患有糖尿病,而随着病程的延长,极易引起视网膜血管失调,最终引发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由于尚处于糖尿病前期,没有波及到心窝区,所以陆游的视力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陆游晚年所作诗中还提到了夜中双目发光的神异情形,“目光焰焰夜穿帐”,“神光出眦射窗扉”。

这种双目可发“神光”的情形应当是眼睛产生闪光感,多见于玻璃体后脱离或玻璃体与视网膜产生牵引。而这两种情况多见于糖网病,可反过来印证陆游患糖网病的可能。

当然,也不排除陆游患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的可能。陆游初次在诗中提到视力模糊是在乾道七年(),当时陆游任夔州通判。夔州由于地处南方,气候潮湿炎热,瘴气弥散。《渭南文集》云:“顾夔虽号大府,而荒绝瘴疠。”

恶劣的环境对眼部造成刺激,加之熬夜读书、用眼疲劳,从而引发结膜炎也是有可能的。另外,陆游酷爱饮酒,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醇类易溶于水,而眼部的玻璃体水分含量极高,因此玻璃体对酒中的乙醇极具亲和力,故陆游饮酒不节制,严重损伤眼部健康。

陆游在四十九岁时“眼力老未减”,尚可理解。五十多岁时仍可读“细书”,写“细字”,可见其视力之好。甚至是在八十岁之后,陆游的眼睛看近处仍然可以看到“蝇头字”。看远处又可以看清楚“远山叠”,如同年轻时期的视力。

这种情况与之前陆游描述的眼昏眼花的情况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猜测陆游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出现了视功能减退,可能患有轻度的近视,因此老年视近状况良好。又因为患老花眼,视远状况也不错。当然,疾病文学化的表达不免对事实有所夸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陆游老年时期的视力仍是优于同龄人的。

根据以上推测,我们可做如下总结:其一,陆游可能患有“眼昏”(近视、老花眼等视力障碍)、“眼花”(飞蚊症)、老年性白内障、糖网病等眼病,也有可能患有因不良环境的刺激、饮酒无度与用眼疲劳引发的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

其二,陆游患眼病的原因: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病会逐渐滋生。二是昼夜苦读,用眼过度给视力带来的损害。三是嗜酒好饮,致使眼病随年龄的增长愈发严重。四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并发症减损视力。

五、总结

从上文的分析来看,陆游的疟疾是由于在四川时外感暑热疟邪所患,之后反复发作,直至晚年仍不能摆脱;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而肺病多半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眼疾应当是老花眼、干眼症和老年性白内障,也不排除非感染性慢性结膜炎的可能。

面对疾病陆游采取了积极主动的自我治疗措施,他一方面极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诗人陆游,一生罹患病种的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