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教育部印发通知,
部署开展年春季学期
中小学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
随文件一同发布的还有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摘录》。
两会期间,
青少年近视防控也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呈现低龄、深度近视的趋向。”全国*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表示,青少年近视是个复杂问题,只有针对关键要素采取行动,综合施策,发动各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工作目标。那么应该如何保护视力?保护视力又有那些误区呢?一起来看~01近视的并发症1.白内障
由于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异常,可能会引起晶状体囊膜通透性的改变,继而导致晶状体营养障碍而变混浊,产生并发性白内障。
2.眼底出血
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较差,容易导致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新生血管的管壁很薄,极易发生破裂而导致眼底出血。
3.视网膜裂孔及脱离
由于近视眼眼轴变长以及营养代谢异常,使视网膜周边易发生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很薄,容易造成裂孔;而且由于玻璃体液化,容易牵拉视网膜而造成脱离,严重会造成失明。
4.玻璃体混浊
眼轴拉长以后视网膜会变薄,出现比较常见的飞蚊症(飞蚊症是指眼前有飘动的小黑影,当背景明亮时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医学上称为玻璃体混浊。
02如何保护自己的视力?1.增加户外运动
坚持每天1-2小时的日间户外活动,预防近视的同时还可以强身健体。
2.避免持续近距离用眼
连续用眼30-40分钟后,要休息5-10分钟,眺望远处,放松睫状肌;同时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过近看书、看手机等。
3.保证饮食均衡,睡眠充足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少喝饮料。小学生应当保证每天9-10小时的睡眠,中学生也要保证每天8-9小时的睡眠时间,不仅可以预防近视,对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更是有很大的好处。
4.定期检查视力
出医院就诊。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视力达不到1.0,可能是由于儿童的视觉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医院眼科定期检查。
03家长如何做?孩子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
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
2.正确认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让孩子到户外阳光下度过更多时间,建议每天达到2小时的户外活动,从而预防和延缓近视进展。
3.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4.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
配合学校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
5.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的读写姿势
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30~40分钟。
6.保障孩子的睡眠时间
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食物。
7.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发现孩子出现眯眼看东西、上课看不清楚黑板等迹象时,及时带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近视矫正,在正规医疗机构的眼科进行验光,避免不正确的矫正方法导致近视程度加重。
04学校可以这样做1.增加户外体育锻炼
学校可以利用晨跑、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帮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运动习惯。
鼓励学生每天通过跑步、跳绳、球类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区各校可利用主题校园宣传、爱眼知识宣讲会、眼保健操和读写姿势评比、家校合作活动、视力检查等多种形式,用好学校广播、多媒体教学、宣传栏、校园网络等多种平台,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05护眼误区科学爱眼护眼还要谨防这些误区哦
来源
综合自“中国教育新闻网”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中国”“首都教育”
监制
孙亮
编辑
王继斐、武蹈
新媒体邮箱:snyk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