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你真的认识我们的眼睛吗
TUhjnbcbe - 2022/4/5 17:19:00

眼睛是光的感受器,它的发生和进化与光的存在不能分开。人类视觉中最为突出的是双眼视觉、立体视觉和视觉心理学等高级视觉功能,这是动物视功能进化的高峰,它也是人类在所处的环境中长期劳动、长期适应和不断演化的结果。

一、眼睛各部分的正常数值

解剖生理部分:

眼球前后径约24毫米,垂直径约23毫米,

水准径23.5毫米。

眼内轴长(角膜内面~视网膜内面)22.12mm,

眼压和青光眼的有关资料:

眼内压平均值10~21mmHg(毫米汞柱);

病理值>21mmHg(毫米汞柱);

双眼差异不应大于5mmHg(毫米汞柱);

24小时波动范围不应大于8mmHg(毫米汞柱);

饮水试验饮水前后相差正常值<5mmHg;

病理值>8mmHg;

暗室试验试验前后眼压相差正常值5mmHg;

暗室加俯卧试验试验前后眼压相差正常值≤5mmHg

病理值>8mmHg

二、角膜

1、基本简介

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光线经角膜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5mm左右。角膜前表面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眼内结构的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眼角膜完全透明,位于眼球前部,呈横椭圆形。占眼球外壁的1/6的角膜和巩膜一起构成眼球的外壁组织。眼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凸形高度透明物质,覆盖虹膜、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与房水组合成约+~+屈光度)。加上晶体的屈光力(约+~+屈光度),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2、具体分析

角膜完全透明,约占纤维膜的前1/6,从后面看角膜为正圆形,从前面看为横椭圆形。成年男性角膜横径平均值为11.04mm,女性为10.05mm,竖径平均值男性为10.13mm,女性为10.08mm,3岁以上儿童的角膜直径已接近成人。中央瞳孔区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而中央区以外的中间区和边缘部角膜较为扁平,各点曲率半径也不相等。从角膜前面测量,水平方向曲率半径为7.8mm,垂直方向为7.7mm。角膜厚度各部分不同,中央部最薄,平均为0.5mm,周边部约为1mm。角膜的前后表面可以近似认为球面,其曲率半径值分别为7.7毫米(前表面)和6.8毫米(后表面)。所以角膜在切面上如同一个凹半月形透镜。

3、作用

眼角膜的感觉神经丰富,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眼支经睫状神经到达角膜。如果把眼睛比喻为相机,眼角膜就是相机的镜头,眼睑和眼泪都是保护“镜头”的装置。在我们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眼皮会眨动,在每次眨眼时,就有眼泪在眼角膜的表面蒙上一层薄薄的泪膜,来保护“镜头”。由于眼角膜是透明的,上面没有血管。因此,眼角膜主要是从泪液中获取营养,如果眼泪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够充分,眼角膜就变得干燥,透明度就会降低。角膜也会从空气中获得氧气,所以一觉醒来后很多人会觉得眼睛有些干燥。眼泪的成分和血液的液体部分很相似,胆固醇和卵磷脂等油性成分附在角膜表面,以抑制水分的蒸发;而其中被称为溶菌酶的酶,具有杀菌的功能,可以保护接触到外界空气的角膜感染细菌。

三、房水

在角膜后面与虹膜和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叫前房,其周围部称为前房角。在虹膜后面,睫状体和晶状体赤道部之间的环形间隙叫后房。充满前、后房的透明液体就是房水。房水由睫状体突出部分的上皮细胞产生,总量约为0.25~0.3ml。房水的主要功能是:⑴供给眼内组织的营养和氧气,并排出其新陈代谢产物;⑵维持眼内压;⑶是屈光间质之一,具有屈光作用。

房水产生和排出主要途径:睫状突上皮产生房水→后房→经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巩膜静脉→眼球外静脉→全身血循环。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与眼内压关系密切,正常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因素使平衡失调,可导致眼压的增高或降低,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障碍。

四、晶状体

1、基本简介

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晶状体透明,富有弹性,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形状和作用与凸透镜相似,能把远近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视网膜上。

2、作用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它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的约6mm,富有弹性。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厚约4mm左右(屈光度约+至+度),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而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如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方法就是干脆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体屈光力是眼的总屈光力的一部分,起到平衡眼屈光力的效果。另外,晶体还提供对不同距离的对焦作用,称为调节。晶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一系列老化改变,从而影响其弹性和透明度。晶体实质部分包裹在一个弹性囊袋中。晶体悬韧带从囊袋的周边延伸到睫状体,支撑晶体的位置,并通过睫状肌的作用而改变晶体表面的曲率。

3、作用原理

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呈双凸状,且前面比后面略平坦。其前面离角膜前顶点约3.6mm。当无调节时,厚度约为4毫米(屈光度约+19oo度)。当眼睛调节以对近点聚焦时,晶状体折射力增加,此种改变的完成,主要通过:前面曲率增加,后面曲率少许增加,并由于厚度增加而前顶点少许向前移动。

晶状体后面和玻璃体相接触,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充满眼球的后段。光线通过晶体之后,行进于玻璃体,最后到达于眼底视网膜。

五、玻璃体

玻璃体为透明、无血管神经且具有一定弹性的胶体,是眼屈光间质之一。玻璃体主要由胶原纤维及酸性粘多糖组成,其表层致密,形成玻璃样膜。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玻璃体腔内,起着支撑视网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如果玻璃体脱失、液化或变性,不但影响其透明度,而且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是凝胶体,它具有一定的稠度和弹性,从而能保持一定的形体和某种程度的伸缩性,玻璃状体的成分中99%为水分,余下1%还不到的为玻璃样酸和蛋白质,它们却对玻璃状体的变化起着重大作用,使玻璃状体能够相对膨胀或收缩,保持玻璃状体的弹性和正常形态。对周围组织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具有相当的张力,若是玻璃状体因某种原因(如老年变性、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发生变性,导致浓缩或液化,则它对周围组织的支持作用减弱,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产生,因此,在多数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玻璃体的改变常先于视网膜脱离而发生。另一方面只要视网膜脱离存在,玻璃体混浊往往难以恢复,而如脱离的视网膜得到复位,玻璃状体混浊亦能很快减轻,由此可以说明视网膜和玻璃状体的密切关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真的认识我们的眼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