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用户有甲状腺结节,不符合健康告知,提交了体检保险,昨天保险公司给了核保结果:加费承保。他问我:
医生说我这结节没事儿,为什么买保险还要加费?
其实不仅仅是结节,体检结果异常、血糖高、肝功能异常、甚至体重超重都会导致无法正常承保。要说原因,就要讲到临床医学和保险医学的不同。
临床医学vs保险医学
医生要健康,保险看概率
我们最常接触的医生、医院也就是临床医学的主要应用范围。它讲究的是对患者当下的症状进行医治,使患者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保险医学,侧重的是对未来风险的评估。通过大数法则和数理统计分析,根据当下情况进行评估。
由于临床医学和保险医学的评估标准不一样,所以即使临床医学上认为目前结节没有问题,但在保险医学上却意味着比标准体更高的发病风险。
得过病还能买保险吗
还有“核保”这根救命稻草
保险公司通过让消费者在投保前填写“健康告知”,来获知被保险人的身体状况。很多人会问:我已经得了健康告知上疾病,或者出现相关症状,我还能买健康险(主要指重疾险和医疗险)吗?
答案:是的。经过核保也有可能承保。
i保终身重疾险健康告知
核保:保险公司根据健康状况、财务状况等因素来综合判断每个人的风险大小,给出不同的核保结论。
具体来说,核保结论分为5种: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拒保。
按照对消费者有利来排序:正常承保加费承保除外承保延期拒保
经过核保,才能买到想要的保险。所以可以说我们不是在买保险,而是在申请保险。
如何核保
方便的智能核保,精准的人工核保
核保形式有智能核保、人工核保两种。
1.智能核保
智能核保:在网上投保时,在不符合健康告知的情况下,通过页面询问的方式,获得核保结果。非常方便。
我想讲讲上周来找我咨询重疾险的杨先生(化名)。杨先生是低视力盲人,视力0.1,外伤导致,一级残疾,且持残疾证。但杨先生表示不影响正常行走、出差没问题。
杨先生(化名)的残疾证
我建议他直接在网上购买康乐一生长期重疾险,通过线上的智能核保(步骤如下图),可以除外承保。也就是说除眼部之外重疾保险公司可以保障,保费不变。
康乐一生长期重疾险智能核保
2.人工核保
人工核保:在保险公司工作的核保人员,审核被保险人的资料后,给出核保结论。
讲一个最近遇到的幸运的案例。几周前徐先生(化名)来找我,想买重疾险,但是自己有肾结石、肾囊肿、胆红素异常、左眼玻璃体混浊、鼻粘膜炎、梅*螺旋抗体阳性、甲肝病*抗体阳性……
徐先生(化名)的体检报告
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一堆。一般重疾险的健康告知能有3、4条他都涉及。于是我们先找了一款健康告知较为宽松的重疾险:及时雨长期重疾险,然后帮他找保险公司进行人工核保。
保险公司核查了用户的体检报告之后,给出核保结论:正常承保。甚至没有做除外承保或者加费。
保险公司人工核保邮件
这两种核保方式如何选?
智能核保流程方便,快速得到核保结论;但可能涉及专业名词,投保人不知道该怎么选。
人工核保议价空间更大;但审核时间长,会留下拒保记录。
争取更好的核保结论
同样的疾病,可能得到不同的核保结论
既然病已经得了,有什么办法能避免加费、拒保,甚至正常承保吗?
1.相同疾病,程度不同,核保结论不同
后台曾收到过一条留言:
我有个同学有乳腺结节,被保险公司拒保了,我自己也有乳腺结节,是不是就买不了保险了?答案是:不一定。别人的核保结果跟咱没关系。
即使都是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乙肝,程度不同,核保结论也会不同。以乳腺结节为例,医院乳腺B超都会显示BI-RADS分级,这是一套评判结节良恶性的标准。
各种分级的意义如下:
1级:正常乳腺,未发现异常病变
2级:良性病变,基本排除恶性,定期复查即可
3级:可能是良性病变,恶性率一般2%,建议3-6个月复查
4级:可能是恶性病变,恶性率2-95%
5级:高度可能恶性,可能性大于95%
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
根据不同的分级,通常会有不同的核保结论。
以某款重疾险为例:
0-2级:正常承保
3级:除外乳腺癌责任
4级或以上:拒保
也就是说,同样是乳腺结节,由于每个人程度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核保结论。
2.不同保险公司,核保结论不同
由于不同保险公司会有不同的核保标准,所以如果被一家公司拒保了,可以到另一家公司投保试试。
以两款重疾险的健康告知为例:
健康**A款长期重疾险健康告知
及时雨长期重疾险健康告知
健康**询问了5年内的住院情况,和2年内的门诊情况,显然这份重疾险的健康告知比较严格;下图的及时雨只询问了2年内的住院情况。可见,不同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严格程度也不同。
同时,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结论也可能不同。
所以,如果您真的不幸被要求加费承保或拒保,可以考虑选择健康告知更宽松的保险产品,也可以选择投保不同公司的保险,看是否能得到满意的核保结果。
延伸阅读:
理赔时,保险公司是如何调查病史的
保险买完了,我的保单在哪儿
不到元就能买齐万儿童保险
多元搞定成年人万保障
多元搞定50岁以上父母多万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