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雾里看花OCTA带您赏于微末
蔡司广角血管OCT
▼病例来源▼祝敏燕副主任医师
邓德勇副主任医师
医院
病例介绍
性别:男年龄:48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飘动一年。
BCVA:OD0.5,OS0.6
眼压:OD19mmHg,OS21mmHg
查体:右眼前节(-),晶体轻度浑浊,玻璃体混浊,局部见视网膜前出血。未见明确裂孔。
B超:右眼玻璃体少量浑浊,提示玻璃体少量出血可能。
既往史:高血压史,血压控制不佳。
血压:/mmHg
未行FFA检查。
眼底彩照
视盘上方见动静脉压迹(*箭头),颞上方隐见异常血管及出血,远端见血管白线(圆圈),颞上方见*白色瘤样病灶(红箭头)。
MacularCube(*斑立方扫描)
右眼*斑中心凹形态尚可,视网膜厚度地形图提示*斑鼻侧局部视网膜组织略增厚。
高清放射线扫
视盘上方见玻璃体皮质后脱离,沿皮质见不规则高反光,提示增殖膜(红箭头),上方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箭头),提示组织缺血。
扫描*白色瘤样病灶处,呈均质高反光,提示出血,其旁见增殖膜沿玻璃体后皮质走行(红箭头)。
OCTA
扫描范围-6x6mm
扫描部位-视盘上方
视网膜浅层-清晰可见无血流信号区,导航线处可见新生血管膜源起于视网膜分支血管(箭头),可见血管扩张,其旁广泛毛细血管闭塞,新生血管沿玻璃体后皮质生长。并可见无灌注区边缘毛细血管异常分支及吻合。
扫描范围-8x8mm
扫描部位-视盘上方
VRI-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可清晰观察到新生血管膜全貌,导航线处可见玻璃体视网膜牵拉,新生血管源起于视网膜血管,并沿玻璃体皮质走行(箭头)。
动态感受新生血管膜的层次及起源
动态观察无灌注区视网膜血管旁毛细血管广泛丢失,视网膜缺血变薄,继发新生血管沿玻璃体后皮质生长入玻璃体。
扫描范围-3x3mm
扫描部位-*白色瘤样病灶处
VRI-结合OCTA及结构enface图像,可见视网膜前致密新生血管膜,可见*白色瘤样病灶内血流信号,提示该处为新生血管出血所致。
视网膜浅层-视网膜前新生血管膜遮蔽信号(箭头),并可见部分分支小血管闭塞,OCTA上不可见血流信号(圆圈)。
诊断右眼BRVO(缺血型),视网膜新生血管
处理右眼玻璃体腔Lucentis注射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密切随访
治疗一个月后右眼BCVA:1.0扫描范围-6x6mm
扫描部位-视盘上方
VRI-玻璃体视网膜交界面,新生血管膜上新生血管较前显著消退;
视网膜浅层-可见无血流信号区;
Sub-RPE-可见激光斑(箭头)。
小结OCTA不仅可以看到视网膜无灌注区的边界,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通过分层还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生血管从视网膜长入玻璃体内,以及在各层间的交通。因此OCTA不仅可以减少有创检查,提高患者依从性,方便医生诊治,对于探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展变化也有一定的帮助。期待广角OCTA带给我们更多的发现。
——祝敏燕副主任医师
申明:请各投稿医生在收集病例时,务必征询患者本人同意。本病例仅用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