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说
临床常见合并症复杂的白内障患者,受自身状况的影响,术后易发生屈光度不稳定的并发症,这需要术前多一份考虑,术后少一份担心。根据病例情况合理选择使用囊袋张力环来维持囊袋张力,增加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的稳定性以及降低PCO发生率,能够给医生和患者带来更多的安心。本期追光者说跟随医院的王静教授一起
编者按:“曙光临床医学院四明科普说”系列科普推文旨在让医学生们学以致用,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普通民众传授医学知识及中医药养生文化,增强民众的健康意识,防病于未然,同时寄学于教,提升医学生的科普能力。
45岁的孙先生最近总感觉自己眼前有黑影飘动,像蚊子一样飞来飞去,干扰视觉,影响工作。来医院检查,被医生诊断为“飞蚊症”,不断追问:
飞蚊症是怎么回事?
有没有办法解决飞蚊症?
别人的眼里是日月星辰,而患者的眼里只有蚊儿飞,我想此时谁也不思念谁,只会担心是不是快瞎了?!
想必有很多盆友有着这样的疑问。放轻松,这篇科普告诉你。
什么是“飞蚊症”?
飞蚊症(Floaters)一般是由玻璃体变性引起的,是一种自然老化现象,也即随着年纪老化,玻璃体会“液化”,产生一些混浊物。因而,飞蚊症正式的名称是“玻璃体混沌”或称“玻璃体浮游物”。
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后”,不少人都有“飞蚊症”,这些眼前黑影,会随眼睛转动而变化位置,像蚊子一样来回飞动,伸手去抓又抓不住,确实让人抓狂。常见的情况是,当我们在看蓝色天空、白色墙壁等较为亮丽的背景时,更容易发现它的存在。
“蚊子”也分好坏
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你看这忧愁自古以来就有,伟大的诗人也没有逃过。
但庆幸的是80%是“好蚊子”,专家认为,大约有80%的飞蚊症是玻璃体变性或液化形成,也就是良性的。飞蚊症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间,高度近视眼患者中。但是因为现在人们近距离用眼的时间越来越长,飞蚊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那什么是“坏蚊子”呢?如果飞蚊现象突然发生增加,蚊子飞舞的范围局限,黑影遮住视野,视力变差、视野缺损,伴闪光感。这都是必须注意的恶兆。眼内少量出血、炎症也可出现飞蚊的症状。
特别敲黑板的是:高度近视或中老年人突然出现的飞蚊,也可能是视网膜裂孔的先兆,医院做眼底检查,以防视网膜脱落。
飞蚊症要不要治疗?
既然是退化变性,那就体现了治疗的难度。它可能长期存在于玻璃体腔内,只是有时它飘出了中心视力以外,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目前来说,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治疗办法。对于特别影响中心视力的飞蚊,可以尝试采用激光将它激散,以减轻视力影响。当然,如果是视网膜裂孔或出血,那就遵医嘱根据病因来治疗了。
所以,正确认识飞蚊症,可以跟它和平共处,不必过分紧张,但如果是“坏蚊子”,就引起重视,医院进行规范的诊断治疗。
作者姓名:肖书毓
指导老师:俞莹
四明科普团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关于常见病的科普知识,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