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跟师张健老师
TUhjnbcbe - 2021/3/23 16:19:00
白癜风的食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bdfys/

第期
  
  
  
  
  
  
  
  
  
  
  
   

作者:谢颖


  
  
  
  
  
  
  
  
  
  
  
  

今年暑假跟师张健老师上门诊,到了快离别的时候,有些不舍。说到跟张老师见习,是一种缘分,也是一次机遇。起初,是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认识了他,作为我们的眼科监考老师,一上来给人严肃的姿态,尤其是最后交卷时,竟叫我留下了联系方式,这让我十分忐忑,我可是老老实实做完的。怀着这份心态回到寝室,直到老师打电话过来,才舒缓,原来是张老师招募学生跟他上门诊,我在征得父母同意后,毅然在假期跟随张健老师见习。 


  
  
  
   

在跟师的一个多月里,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收获了重要的师生情、友情。这是我第一次上门诊,从起初的懵懂小生,到现在能熟练门诊业务的师哥,这都是很大的进步。张老师说过,每天你们都在进步,只是你们还没发觉。从张老师身上你可以学到很多,他为人幽默,态度认真,谦逊,没有老教授的架子,对待患者和蔼可亲,喜欢开玩笑,能够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来形容复杂的病症。例如在说到“玻璃体混浊”时,他总是告诉患者,本来你眼球里的“玻璃体”如同莱茵河水一样清澈、透明,现在变成了湘江一样混浊,有漂浮物,治以理难,所以是久病,得慢慢来,这么形容,哪个患者会不懂呢?在我们的诊室里,每天都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张老师医术远近闻名,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医术医德有口皆碑。在这儿,是不会存在任何医患矛盾的,看着现在日益加剧的医患关系,张老师的做法的确可以作为好的典范。


  
  
  
  
  
  
  
  
  
   

暑假里,跟随老师每周有五天半要上门诊,在这忙碌的日子里,系统的读完了两本书,这是张老师给我们看的,每一个跟他上门诊的学生都必须读完。第一本是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医的乐趣无不体现其中,因为它,让我又燃起了希望。书中还有很多实用的小秘方,我都一一抄录,虽未实践,但可备不时之需。第二本是一个小和尚写的,书卖得异常火爆,已被翻译为多种语言,远销国外,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一个个普通的故事,从中得到许多人生的哲理。这两本书都是耐人寻味,需要反复斟酌,书名分别为《一个传统中医的成长历程》和《戒嗔的白粥馆》。由此特别感谢张老师的用心,他本人既是医家,也是作家,有幸在上门诊期间读了一些他写的书,受益匪浅,《眼病防治大盘点》是每家每户应该必备的书籍,让普通百姓也能了解眼病,从而学会预防。 


  
  
  
  
  
   

常言:“活到老,学到老”。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很简单,除了看病就是看书,因此,在他的带领下,诊室氛围是:有患者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无患者时各自埋头看书。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人是先天的胜利者,只有不努力的失败者。以前总是在想,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否正确,自从有了这次经历,我坚定了目标—考取更高的学历,做一名上工。在生活中,小事物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多一些,就像光彩四射的银饰很快便会在空气中锈蚀,湖水边曾经棱角分明的石头,也会被岸边的微波一天天打磨得圆滑—《戒嗔的白粥馆》,张老师就以他的日常点滴影响着我。时间很短暂,临别之际,还收到老师赠予的全套《讲故事学中药》书籍和第二版《眼病防治大盘点》校对稿,愚定当珍惜,以达师之所愿。 


  
  
  

“相见容易相别难”是老师对近视眼的描述,三分靠治,七分靠养,从一个多月的门诊量看,小孩和老人为主要人群,这说明近视小儿化已越发严重,家长们应引起注意,早发现早治疗,才会取得佳效;“干干涩涩不爽快,渺渺蒸蒸不自在……”,当你眼睛有了这种感觉后,说明你有可能得了时下流行的眼病—干眼,这些老师书中都有讲到。总的来说,专业知识虽未全部了解,但也见识了很多的患者,一些外眼病还是能分辨,跟师张老师,学到更多的是他作为医生的品德,欲成事者先为人,希望今后还能更多的接触临床。愚所言所悟甚多,非一文可尽列,今将重点分享,以结此次之历。 


  
  
   

(注:这是湖南中医药大学级中西结合临床六班谢颖于年7月10日~年8月19日暑假期间在湖南中医院眼科见习,留下此文作为纪念)


  
  
  


  
  
  
  

湖南中医院门诊挂号可采用电话预约、网上挂号、
  
  
  
  
  
  
  
  
  
  
  

张健教授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师张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