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球就像一个气球,随着近视的加深,眼球因为调整焦距会被越拉越大,像吹气球一样。这样一来,玻璃体的密度也会发生改变,有的部位“稠”,有的部位“稀”,进而影响光的投射,导致生理性飞蚊症提前出现。
邀请大家来做个小测试
大家一起找“蚊子”:放下手中的杂志,离开眼前的电脑,将视线转向窗外,看看外面的天空。此时,你的眼前会有小黑点、小黑线或者小白线划过吗?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眼睛太累后产生的幻觉,其实这就是飞蚊症。
事实上,患有飞蚊症的人相当普遍,只不过有些人平时没注意,或者以为是自己头晕眼花了,压根儿就没想到会是飞蚊症。
那么“蚊子”从哪里来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苦恼的经历——读书、看电脑时眼前似乎总有蚊子在飞,感觉眼睛好像飞进了什么东西,有时在眼前一闪而过,有时好几只飞来飞去。大多数飞蚊症患者眼里的小黑点属于“普通蚊子”。这些小黑点并不是眼球里出现了异物,而是玻璃体老化造成的,是“生理性飞蚊症”。这种飞蚊症对眼睛没有威胁,也不会影响视力,只能靠患者慢慢适应。
除了普通蚊子以外,还有一种“坏蚊子”。这种坏蚊子往往是因为眼底发生了病变,有血丝或者炎性物质进入了玻璃体而引起的,属于病理性飞蚊症。忽视的话,很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脱落,甚至造成失明。
高度近视爱招“蚊子”
过去“飞蚊症”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但现在很多白领和学生也早早加入了“飞蚊症”患者的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与近视有关。
随着近视的不断发展,视网膜就会被眼球拉得越来越变形,甚至造成视网膜裂孔、出血,这时就会引发病理性飞蚊症。所以,高度近视眼的患者(超过度)如果发现自己得了飞蚊症,就要及时检查,以免延误治疗。
发现“蚊子”赶紧检查
大多数飞蚊症起初都是只有几只小蚊子,而且病情发展的也不快,患者自己很难分清楚到底是普通蚊子还是坏蚊子,此时如果放松警惕,就可能酿成大祸。
所以,第一次发现飞蚊症就应该提高警惕,医院检查,排除眼底疾病。高度近视、做过眼部手术、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最好还要定期检查。
普通“蚊子”没药可治
即便是眼科大夫也有很多是飞蚊症的患者,但没有人能够赶走这些“飞蚊”。如果只是因老化引起生理性飞蚊症,不会影响视力,也不是严重眼疾,所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只需要慢慢适应,学会对这些“蚊子”视而不见即可。
如果检查后发现是患有病理性飞蚊症,如发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或炎症病变等,则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可以使用促进混浊吸收的药物,如眼睛及时补充伊分子叶*素,口服维生素C等,严重病例一般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