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ldquo饮酒不节,杀人顷刻rdq
TUhjnbcbe - 2020/12/30 19:01:00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漫铺龙树论,盒中虚贮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二首《眼病诗》。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中国又一伟大诗人。自居易童年就喜欢做诗,年方15岁就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使朝士们刮目相看。他一生多病,尤其是眼病纠缠其后半生。据考证,白居易40岁时已有“书魔昏两眼,酒病沉四肢”之感,后即患眼疾,从而写下《眼病诗》二首。诗作也日趋减少且浅薄。诗人寿年75岁,终生诗作余首,其中眼病诗作40余首。上面这两首诗反映了白居易当时正在阅读眼科著作《龙树论》,药盒中存放着准备服用的“决明丸”,他考虑一旦服药无效,就得求助手术治疗,用金篦(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来刮除眼中的障翳。大夫明确告诉他要戒酒,可他依然“马背仰天酒裹腹”,使得眼科名著《龙树论》中也无有用之方,眼科药物“决明丸”也无济于事,只得“争得金篦试刮看”。

自杜康酿酒以来,酒便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李白斗酒诗百篇,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少量饮酒,确能增强胃肠消化吸收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及大脑思维,使人浮想联翩,文思泉涌。但过量饮酒则有害。尤其对眼睛的损伤更为明显。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饮酒不节,杀人顷刻”。

白居易的眼病诗中,其中有一首叙述眼病的痛苦:“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雾中观花”,证明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真相,可见自居易的视力减弱已到了视物模糊不清的程度。中医学认为“酒为阳,酒后阳盛”,故生“目疾”。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经常酗酒会造成慢性酒精中*,使视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出现视力减退、红绿辨色力不好、双眼有中心暗点等症状。另外,长期饮酒还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影响B族维生素的吸收。例如,缺乏维生素B’(核*素)眼部便常出现角膜充血、角结膜干燥、视神经炎、睑缘炎、角膜血管新生、晶状体混浊等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的衰弱,会加速视力的下降。所以,喝醉了酒的人普遍是眼球上布满血丝,出现红眼现象。酒中的有害醇类(如甲醇)也会对视网膜、视神经产生明显的*害作用,若饮酒过多,酒中的有害成分能使视神经萎缩,严重的甚至可导致失明。

中药治疗——通明清盲汤

视神经萎缩在中医属“青盲”范畴。青盲的治疗最早可追溯到《神农本草经》,书中提到用决明子、石决明等主治青盲,并提出地肤子等可以明目。通过全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疏通经络,补益肝肾、健脾益气、平肝潜阳,扶助正气,改善眼底缺血状态。中药通明清盲汤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用于“视神经萎缩”。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斩断、研、锉、捣膏、酒洗、酒煎、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翅足、去毛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饮酒不节,杀人顷刻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