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眼科门诊都会迎来一些病人,他们描述的症状是“眼前似乎有小蚊子在飞舞,却怎么也抓不住、赶不走,让人心烦意乱,甚至担心自己会失明”。这种症状在老年人中相当常见,而它正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医学问题——玻璃体混浊。
01玻璃体与混浊
?玻璃体的功能与成分玻璃体,这一眼球内的关键成分,是一种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它填充在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占据了眼球内腔的绝大部分空间,约为四分之三。玻璃体不仅具有屈光作用,更对视网膜起到了重要的固定作用。尽管它被称为玻璃体,但它并非真正的玻璃,而是由水占据主要成分,其体积占比高达99%左右,使其呈现出半固体的胶状形态。
玻璃体混浊,又被称为飞蚊症,是指玻璃体因变性而出现的不透明体。这些不透明体遮挡了光线,使得在视网膜上投射出阴影,导致眼前出现黑影。正常的玻璃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粘液性胶样组织,呈透明凝胶状,是我们人眼重要的屈光介质。当光线穿过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时,我们才能清晰地看到物体。而玻璃体混浊的发生,会影响这一过程,进而导致视力问题。
?玻璃体混浊的表现与类型玻璃体混浊的主要表现是眼前出现形态各异的黑影,这些黑影对视力的影响取决于混浊的位置和程度。这些黑影的形态多种多样,可能呈现为尘状、线状、网状、球状或块状等。
玻璃体混浊的特点在于其眼前黑影的多样性。这些黑影可能呈现为尘状、线状、网状、球状或块状等不同形态,且其位置和程度会直接影响视力的受损程度。这些黑影会随着眼球的运动而飘动,且飘动方式无规律,时而出现时而消失。在明亮的背景下,如白墙或强光下,这些黑影会显得更为明显。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黑影并不会影响视力。然而,当黑影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它们可能会遮挡视线,尤其是在视轴区。玻璃体混浊这种现象,在中老年人群和近视眼患者中较为常见。通常,这种混浊属于生理性范畴,也被称为“飞蚊症”,并无病理意义。玻璃体混浊的分类主要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通常与年龄增长相关,随着玻璃体发生退行性病变,中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这种混浊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因此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玻璃体混浊,则可能由炎症、出血、外伤以及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因素诱发。这些诱发因素包括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眼内炎症、眼外伤、眼内异物、寄生虫感染、肿瘤等。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这些疾病导致的眼底出血侵袭玻璃体,同样可能造成玻璃体积血。此类患者可能会出现突发性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闪光感、眼前黑影以及红雾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前往眼科就诊,针对原发性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02玻璃体后脱离与风险
?玻璃体后脱离的自然现象玻璃体后脱位,即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进一步液化,呈现出凝胶样状态,进而导致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发生分离。
玻璃体后脱离,这一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玻璃体病,常被视为一种自然老化现象,通常无需特殊处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玻璃体与视网膜内界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玻璃体后脱离的过程中,这种联系可能被打破,导致视网膜受到牵拉,进而引发视网膜裂孔甚至视网膜脱离的风险。面对这些潜在风险,我们需保持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治疗。
?潜在风险与应对措施若眼前出现黑影,不必过于担忧,可前往眼科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以明确原因。
生理性的玻璃体混浊及后脱离属于自然现象,无需过度紧张,只需定期观察并复查即可。
若眼前黑影同时伴有闪光感,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因视网膜受到牵拉而引发裂孔。
一旦发现黑影数量突然增多,伴有视物遮挡、视力下降或持续性闪光等症状,务必迅速前往眼科接受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