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影评只有悲伤才是美丽的有一种喜悦只能
TUhjnbcbe - 2025/2/9 18:44:00

《只有悲伤才是美丽的》(Icarus.TheLegendofMietekKosz)本片导演为曾以《人生多美好》横扫波兰票房的导演马歇皮尔修扎,他在此片与波兰影帝大卫奥格罗尼克再度合作,将盲眼天才钢琴师柯许的传奇故事搬上大银幕。

天才钢琴师柯许自小失去视力。母亲将他送到视障学校,他在那里学会了钢琴,而这成为他跟世界沟通的唯一方式。本片将这名音乐奇才的哀伤与振奋,藉由杰出的演技与演奏完美呈现出来。导演将“米提克柯许”拟誉为希腊神话悲剧人物“伊卡洛斯”,青春正当振翅,却坠落云雾里,令人扼腕。

这部电影很美,因为主角每一次的看都是一期一会。与其说它在讲一个天才钢琴家的真实故事,不如说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杰出艺术者他所感受的所有细节,都迸发出水泥缝中鲜花的壮美。当我们从他的角度看世界时,才感受到种子从地面窜出的意志,比起遍地的野生野长,有些人的存在是为让人看到天空。

许多故事听来讲去,人们只想知道主角结局是否幸福。但有的好故事是告诉你,幸福往往是一种未完成。

这个述说盲人钢琴师米提克柯许的传记电影,导演则是让你感受他感受到的强烈细节、让你领略他的狂喜、让你同温他成名后的寥落。当他弹琴时,他不只一次告诉身旁的人,“这琴键弹下去是红色;哪个键弹下去则是黄色……。”于是仿佛有油画的笔开始随音符说话。

你可以因此感受到他母亲牵着年幼时的他,走过深秋时的草原,尽管那是那对母子的离别前;尽管那时他眼睛还没全瞎,可以依稀看到人影与光晕。那条路有着鲜亮阳光又深邃的绿,但美得让人预感悲伤是否快要到来。

这部电影的导演马歇皮尔修扎,打开了你的感官,让你体会天才钢琴师米提克早年看到的那些朦胧美;他怎么揉眼也看不清楚双亲的深情凝视。让你听到他过人听力中听到的流言蜚语、听到更多世间风与树叶等放大的细节。让他永远害怕每个关门声,那声音提醒了他父母最后抛下他。而那迎风的窗子,永远让他仍听到这世界温柔的那一面,如风声与鸟鸣声。

就是这样写生般的叙事法,你可以了解他为何一直想飞,为何他想像神话里的伊卡洛斯,忘记翅膀会烧毁,而直直地奔向太阳。他是活在自己感官的世界里的,父母没有条件让他受教育。最后将他弃养于特教院时,母亲留给了他一个“救命草”──一把口琴。她告诉他,吹这个声音是黄色;吹另一个音符就像是红色。

它让他还记得尚有视力时,看到这世界的样子。虽然线条都不明确,但是是充满各种颜色与光晕的世界。

这部电影虽然貌似娶了一个有点矫情的中文名──“只有悲伤才是美丽的”。但的确因主角活在一个纯然感官的世界,他的生活大半是去认真体会这世界色彩与声音的流动,因此他演奏的与他所感受的,都有着非常纯粹的色彩。说来残酷,这几分像是画家莫纳后来视力不好时,他画中池塘的颜色更加斑斓与虚中带实、贝多芬耳聋后凭借着记忆创作出〈悲怆〉〈命运〉等更恢宏的作品。

记忆像调色盘、让感知多了几笔凝重的色彩。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这样生命的美,而不只在诉诸悲情。有一幕是米堤克小时候,母亲边洗衣服边哼歌,他在旁边吹奏口琴与跳舞,那清晨的阳光照下来。你终于可以体会米提克母亲所说的音符也有颜色的意思。那个日子像被标注了一样,提炼成一段小调的轻快,独立于困苦的生命里。

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的一刻,独立于你际遇之外的美好。而且因为日后的记忆涂涂抹抹,那样的日子就会像油画一样,可以覆盖或增添,超越了人生的庸俗尘埃,有了解救性的一刻。

当然这样的感官全开,也是一种绝对的孤独。当他从事畜牧的父亲知道自己孩子眼睛将失明时,绝望到将他放在牧场的马身下。当时他五岁多的小身躯,听着他父亲泄愤地拿马出气。在那样的马蹄振动与嘶吼中,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与害怕,明明是在他的父亲面前,他却置身在世界边缘。

这也是他后来为何总感觉立于世界边缘的无助。所有人听了他的演奏,才愿意结交了解他。才华像条鱼线,虽然强韧地勾住他,却时时感到踩在边缘的土崩碎石,无论在人际、爱情与工作上都如此。才华那条鱼线在提醒着自己的凭借与岌岌可危。

于是你看到他几分像《香水》中的葛奴乙一样,五感中有一样特别发达,让他们对这世界像是摸索的,但天生条件不同,随时有扑空的预感将他们凌空抓走。米提克的才华备受肯定,但他无法真正感受到被接纳,台下的赞美与质疑总是迎面而来,他面对实际人生时,都像是踩空一样的无依。

他在做完歌,当下想跟人分享时,发现他周遭的工作伙伴有各自社交圈。他只好去楼下找了一流浪汉来听他的歌曲。同业后来看到他有信心危机,却只心痛地指出他为何不珍惜自己才华,好好努力。

人们总以为才华可以让人飞,但没有人想要接住他。

包括他后来找到的爱人,对他不凡的才华也抱着爱恋之情,却只是让他更感孤独。当他找到流浪汉朋友来听歌时,他的爱侣只有一脸鄙夷,仿佛是米提克亏欠了她的期待,却没发现她当天带给她的除了吃食,还留了一把花,最后放花的动作,像是她从来没留神他看不到一样。在一个空气混浊的室内,留一把花。

人们对米提克这类天才总满是期许,却没意识到那期许竟像是来往的先决条件。那样对名人如镜中月的投射,都照不到米提克本人。

米提克从小就爱依附在窗边,因为光的折射可以让他看到一些光影。在被医生宣告他视力将消失时,他听到父母的啜泣声,但也看到的是那天阳光正好,好像可以看到一些什么,那样朦胧的树影,让他看到了键盘上的颜色一样。

看到母亲担忧时,他从窗外悄悄地看亲人,毛玻璃中母亲的剪影,是他最后对母亲温柔的记忆。导演镜头语言有着回忆的深浅,对照他成名后,人世的各种条件论,米提克在幼年失明前看到的每一幕,都在那时停格成记忆。被封存在情感的结晶里闪闪发亮。

他人生中感觉最踏实的,是那几抹重彩,在他即将失明时。以心去看到的那几幕,简直像梵谷的画一样,无论是麦田还是星空,都是心灵的颜色。米提克的即兴爵士也是这样。当多数人都不相信一个盲人会弹钢琴;以为他的即兴是乱弹时,只有一个行内人在咖啡厅了听到了他的才华。

他始终在人群中踽踽独行,只有靠才华“飞翔”时,他才感觉是落了地般的踏实。你后来看他有几分像梵谷,能用心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美好,直觉地想要抓取,却都无比的寂寞。人们看到他的不凡,一颗老心却没被接住。

有一天,他依旧站在窗口,仿佛又如童年时感受到外面的春光正好。他最终仍走不出去那扇被他父母关上的大门,也走不进人群里,所以他像神话里的伊卡洛斯那样从窗台上“走”了出去,只因“看”到了太美的东西。

这部电影在讲一个活到29岁的人,他一生浊重的际遇,以及他用这份浊重孕育出的轻盈之美。没有谁的悲伤是没有价值的。只是多数人是薛西佛斯,有人则一生注定是伊卡洛斯。

1
查看完整版本: 影评只有悲伤才是美丽的有一种喜悦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