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所以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脚、时时顾护人体的阳气。脚部位于肢体最末端,是身体上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所谓的“寒从脚上起”就是这样道理。脚部受凉后不但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让人更容易被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袭外,还容易引起腹泻,并影响到脑部的供血量。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上穴位非常集中的部分,有些人经常出现偏头痛、小腹疼痛却总也找不出原因,其实就有可能是因为脚部寒冷影响到全身经络运行所造成的阳虚。
天气开始转暖后,很多人习惯于先脱去厚重的绒裤、毛裤、秋裤,一下子脱成了单裤。裤子最好是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的秋裤减成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道理和捂脚是一样的,目的是防止寒邪侵入人体。春捂是不需要捂头的。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阳气也会随着自然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所以如果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到阳气生发。只是摘帽子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适应外界的气候。如果您现在还戴着厚厚的帽子,先换个薄一点的,别一下子摘掉,要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眼干眼涩眼疲劳?试试翻白眼
干眼症偏爱办公室一族
正常人的眼睛会不断分泌泪液,然后通过眨眼,使泪液均匀涂在角膜和结膜表面,形成泪膜,保持眼球不干燥。但如果长时间凝视屏幕,眨眼次数可能锐减至每分钟几次,引发干眼。电脑强烈的光线对人眼刺激很大,由于距离近,容易使泪液分泌异常而致干眼产生。以往都认为干眼症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每天大量使用,中青年患干眼症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年女性,进入绝经期后,本来自身雌激素水平会有所下降,此时无论是皮肤、生殖系统还是眼睛组织,都较年轻时更容易缺水、干涩。
翻白眼缓解视疲劳
无论看电脑还是看手机,应稍微俯视屏幕。专家建议市民调高坐椅或降低电脑显示屏,30度俯视屏幕,这个角度不仅可使颈部肌肉放松,还可预防干眼症发生。此外,工作之余经常练习上下眨眼,或将眼球尽量向左、右、上方看,类似“翻白眼”这样的机械运动有助于预防干眼症发生。需要提醒的是,有部分患者翻白眼会有疼痛感,原因可能是肌肉酸痛。这时候,做眼球转动就要慢慢来,循序渐进,出现不适及时停止。此外,像玻璃体液化混浊者,如中高度近视(度以上)者、飞蚊症患者等,以及视网膜病变者(常见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这些人的视网膜基础不好,如果频繁地转动眼球,或转动不当,会牵拉视网膜,易诱发视网膜剥离。戴着隐形眼镜,尤其是戴着硬质隐形眼镜,也不能做,否则镜片会滑到边上,刺激眼睛。这部分人可以选择室外走动、眺望远处等来缓解视疲劳。
养胃的误区有哪些
养胃的误区:
1、认为长期喝牛奶对胃有好处胃病患者出现胃部酸胀不适的症状时,喝一杯热牛奶往往可立即缓解症状。这是因为牛奶可稀释胃酸,暂时在胃黏膜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从而使人感到舒适。但经常喝牛奶就未必对胃病患者有利了。牛奶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比它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强。胃病(如胃溃疡等)患者若进行抗酸治疗,就不宜长期喝牛奶,否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或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2、认为经常喝粥对胃有好处很多人都认为粥容易消化,能减轻胃的负担。这种观点并不全面。粥与油炸食品、不发酵的饼、面条、煮的玉米、蒸的窝头等食物相比是很软烂的,对胃的刺激性较小。因此胃病患者可在发病的急性期经常喝粥。但人们若长期喝粥则对胃没有好处。因为粥中的水分较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的膨胀,使胃的蠕动变得缓慢,从而不利于胃对食物的消化。再说,人唾液中的淀粉酶是一种能促进消化的重要物质。人们在进食的时候若不进行咀嚼,口腔内的唾液腺就不会大量地分泌唾液,因而也就不会有足够的淀粉酶出现。经常喝粥会抑制淀粉酶的分泌,这不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另外,经常喝热粥更不可取。因为过热的粥会刺激和损害胃黏膜。
3、认为生姜对胃病患者有益无害很多人都认为喝生姜水可以暖胃,在出现胃部不适时只要喝一碗用生姜熬的水就可以缓解症状了。专家认为,这种方法偶尔用之未尝不可,但不可长期应用。这是因为生姜属于刺激性食物。胃病患者若喝大量的生姜水会刺激胃黏膜分泌过多的胃酸,从而可加重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因此,胃病患者若想用生姜治疗胃病,应请中医师依据自身的病情采用合适的含有生姜的方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