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混浊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地下核试验之后炸点位置能够形成人造岩洞吗
TUhjnbcbe - 2023/4/22 19:30:00
白癜风的最初症状 http://m.39.net/nk/a_4577569.html

地下核试验产生的压强在-万个大气压之间。在这么大压强的冲击波作用下,最近的岩石会被瞬间加热气化(升华)。这些被气化的岩石腾出的空间就叫做空腔。

(俄罗斯西北部发现地下魔幻洞穴,当地人说它是在年强烈爆炸后形成的。)

冲击波温度下降到不足以气化岩石时,岩石则在其作用下被融化,表现为流体性质。这个液化层在空腔膨胀过程中被展薄,部分熔融岩石会被挤入空腔壁面的裂隙中,部分会由于重力作用流向空腔底部。空腔中的岩石蒸汽液化成液体,液体雾滴大量落入空腔底部的液化层中或附于空腔岩壁的液化层上,液化层最后凝固成了玻璃体。

千吨核爆炸空腔的直径约为30米,万吨核爆炸的空腔直径超过60米。

(上图: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的巨大实验坑)

假设您处在爆炸空腔中央,您看到的就是(慢镜头):轰隆一声巨响以后,随着光亮逐渐减弱,一个圆形的山洞出现在眼前。山洞内红彤彤一片,圆形的洞壁上面挂着红红的岩浆,缓缓的顺着洞壁流向底部,顶部的岩浆则滴落下来,山洞中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岩浆雨。山洞的底部汇集了红红的岩浆。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岩浆雨停了,洞壁的岩浆也停止了流动,整个洞壁如镶嵌着闪闪发光的钻石般晶莹璀璨。很快的,由于爆炸后岩体产生了很多裂缝,完整性不如原生岩体,加上空腔顶部地表岩层松散以后的重力压迫,爆炸空腔一般很难形成稳定的拱顶支撑,因此爆炸后很快空腔顶部就开始塌落,

几分钟内拱顶塌陷就发展到地面,高压混合气体逸出,如同“火山口”,造成地表翻动形成“沸腾地陷”的效应。尘埃散去,最后形成一个直径比爆炸空腔还大的坑。

(上图:美国内华达州核试验场的巨大实验坑。美国内华达州的核试验场存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进行过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核试验能引发火山喷发,对科学家们来说仍是个迷。核试对火山活动有影响,这纯属理论假设。火山学家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尽量不要去刺激沉寂的火山。)

人造力在自然力面前显得弱小,所谓人造力(爆炸力)能够移山填海有极端夸大的成分。

例外情况:

如果“比例爆深”足够,也就是说在足够深度的地下进行核试验,有可能可以阻止塌落的发生:“爆炸产生空腔后,空腔上部岩土体会发生应力重分布,这个过程中往往伴随位移,并最终在空腔上部形成一个拱状的结构而稳定下来。”

由于深度足够,地表的坑会小很多或者干脆没有。那么核爆处就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腔体。称得上人造地下“山洞”或者洞穴。

这个图是为数不多的爆炸后空腔照片,是代号Nougat—Gnome的核试验在盐丘中形成的空腔,当量3.1kt。形成的洞穴直径约52m,高度约24m。

有网友调侃,如果地下核爆试验能够顺便制造出可观的人造金刚石,岂不可将试验的费用赚回来?真是脑洞大开。

据资料,和平利用核爆炸最多的是前苏联,好几次用于石油增产和抑制油气井喷,或许这是创新举措,当然点赞。话说回来,释放核能,就有可能污染地球,谨慎为好。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下核试验之后炸点位置能够形成人造岩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