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张图你会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小编失误了,怎么放了一张模糊不清的图片?这与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相关,继续往下看哦。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窗户”自身也会出现老化。有一种眼病,专挑老年人下手,它就是老年白内障。
数据显示,我国60岁-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90岁以上人群病发率高达90%以上。而且最关键的是,在我国眼病致盲的原因中,白内障占比最高,是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
很多老年患者在视力发生改变时,因不了解白内障症状、不够重视、虚假宣传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及时就诊而延误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在“无谓的等待”中最终失明···
接下来,我们解答一些关于老年性白内障的疑问。
Q1:所有人都会得老年性白内障吗?
科学地讲,是这样的。白内障是眼内一个叫晶状体的透明结构出现混浊,导致光线无法进入眼睛,自然就无法看清了。混浊的过程往往从成年之后开始,但是只有混浊到影响视力的时候,才诊断为白内障。
Q2:白内障不治疗也没什么危险?
白内障是我国乃至全球位列第一的致盲性眼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视力将严重下降,最终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失明。
Q3:白内障只能手术吗?
“白内障看不清?****滴眼睛”,我们在市面上常常可以看到这种宣传白内障治疗药物的广告,大多数广告都称用药之后白内障能够治愈,很多老年人往往听信广告,花很多钱买了眼药水和眼贴,想要治疗白内障。
然而,目前对老年性白内障而言并没有特效药。药物,如滴眼液等,往往只能对初发期白内障起到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晶状体一旦混浊,是无法逆转的。手术仍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唯一而且有效的方法。
Q4:等白内障“熟透了”再摘?
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四个发展时期:初发期、未熟期、成熟期、过熟期。老年人圈子里有一种说法广为流传:要等“熟透了”再摘。
这种错误观念是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基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如果白内障不成熟,无法看清全部混浊的晶体皮质并加以清除,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内障成熟以后才能做。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高清手术显微镜的推广,眼科医生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所有混浊程度的晶体皮质,所以技术上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内障成熟才做。
对于患者而言,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其实很简单:只要白内障影响了视力,同时影响了生活质量,就要手术。如果视力只是轻度降低,完全不影响日常生活,甚至自己没有意识到视力下降了,就无需手术。
Q5:老年性白内障有什么症状?
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老年性白内障是无痛性的,视力渐进性的视力下降。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和程度,决定了对视力的影响。混浊严重时,视力可仅剩光感。
出现近视:晶状体吸收水分后,屈光力增加,出现近视,原有老花减轻。
眼前黑影: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不同,老年性白内障,眼前会出现固定不动的黑影,在强光下更明显。
单眼复视和重影:晶状体混浊导致屈光力发生改变,产生棱镜作用,可出现单眼多视或重影。
Tips: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1.避开强光:强光特别是太阳光的紫外线会损害眼睛的晶状体,建议阳光强烈时戴太阳镜。
2.护眼习惯:包括平时不用手揉眼,不用不洁手帕手纸擦眼、洗眼。用眼过度后应适当放松,久坐工作者应每隔1~2小时,起身活动10~15分钟,举目远跳或做眼保健操。此外,要有充足的睡眠,及时缓解疲劳。
3.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据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有白内障的患者,其晶状体含胆固醇量较高,故认为白内障的发生与胆固醇有一定关系,因此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动物内脏等应适当控制食用。
4.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科学研究发现,维生素C具有防止白内障形成的功效。因为白内障的形成是由于光线与氧气长期对晶状体产生作用的结果,而维生素C能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的损害,从而可以防止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为此,患有白内障的中老年人应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大枣、刺梨以及新鲜绿色蔬菜等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