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浙医院出现了一位新晋“网红“医生:两天连上《新闻联播》、《浙江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全国数十家媒体争相点赞:
新闻联播、浙江新闻联播连续两天报道姚玉峰事迹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人民日报正版报道姚玉峰事迹
二十多年前,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又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白手起家,靠着一把镊子、一把剪刀筹备起了眼科。如今,他独创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解决了困扰医学界上百年的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让3万多人重见光明。
他是矢志报国的家国栋梁,是妙手仁心的眼科医生,他的名字叫做姚玉峰。
留学日本,拒绝哈佛眼科中心眼科研究所邀请,放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
年底,姚玉峰考取卫生部公派“笹川医学奖学金”的出国项目,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研修。凭借优异的表现,姚玉峰获得了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现代免疫学之父斯特莱茵的青睐,并受邀前往美国哈佛眼科眼科研究所工作。
当时的笹川医学奖学金是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项目,协议要求学习结束后按时回国。于是,他的第一导师、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田野保雄教授就为他买好了飞往美国的机票,让他回北京后直接转飞美国。
“中国不会倒退,更不会关上刚刚打开的国门!”姚玉峰向导师介绍: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凝视着手中的机票,姚玉峰毅然决定回国。当他出现在学校时,惊喜不已的老校长对着众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派姚玉峰这样的人出国,值得!”
白手起家,凭借“姚氏镊”,创建眼科,攻克角膜移植的世界难题
年,姚玉峰回国。当时的中国,国内角膜病患者大约有上千万,导致失明的也有约万,而那时的国内角膜移植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急需新知识、新技术。
在姚玉峰的手术台上,一套刻着“yao”的特殊手术工具,就是姚玉峰在日本留学期间反复实验发明的。“传统的角膜移植它是会有排斥反应,我们这个‘姚氏法角膜移植’就是把它里面的根,头发丝的1/10左右这一层给保留,那么所有其它的混浊都给它换掉。这样的话既能够完全恢复它的角膜透明性,又不会发生排斥反应。(这个)工具刚好可以打开0.1毫米的一个口子。”独特的姚氏镊帮助姚玉峰攻克了世界级难题,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
刻着YAO的镊子
这个方法来源于姚玉峰剥鸡蛋时候的偶然发现:蛋壳剥落,蛋衣竟完好保留!突然,姚玉峰感到醍醐灌顶:若将角膜开一个小口,露出后弹力层与内皮层,让“蛋壳”与“蛋衣”分离。而后,再剥“蛋壳”,剥破“蛋衣”的概率不就可能明显降低吗?
年5月,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医院完成。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
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困扰世界角膜界一个世纪的难题终于被一个中国眼科医生破解。姚玉峰登上了世界角膜移植的巅峰!
这一年,他33岁。
已坚持8年,免费办培训班,普及“姚氏法”,惠及更多人
从年开始,医院的支持下,姚玉峰开始了“姚氏法”的普及,每年面向全国眼科医生举办两期眼科培训。他毫无保留地把独门秘诀授之于人,还无偿献出专利。
培训班一办就是八年,从最初50多人的小班,变成了现在多人的大课堂,医院培训了多人次的角膜病专业人才,让姚氏法角膜移植术在全国推广,让全国1.5万多角膜病盲人在当地受益于“姚氏法技术”。
他还参加三本卫生部规范化教材的编写,在国际上发表了四十多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获得第一届世界华人眼科大会优秀论文奖第一名,还获得浙江省科技一等奖等。
姚玉峰一手组建的浙江大学医院眼科和眼科学教研室,成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卫生部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国首家三焦点晶体植入矫治老视手术培训基地。
他还带出了17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
姚玉峰说,是国家培养了他,让他有机会走向更高的平台。如果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姚玉峰,那就可以让十个、百个、千个更多的人重获光明,这样才不违自己学医的初心。
“我拥有这个技术的话,第一,我想服务人,否则我前面付出这么多努力干什么。当我想服务人的时候,我一个人能服务几个人?所以当有这样一个群体,自然去用这个技术的时候,我的成就感最高。”
坚守角膜病专业,奋战在一线,努力让每位患者重见光明
相比较眼科的其他专业,角膜病经济效益的回报又是最少的。如果不是出于热爱,出于责任感,出于对学术的追求,角膜病医生很难坚守。
而且治疗角膜病,经常需要角膜移植。进行角膜移植,就需要获得供体,而供体捐献在我国起步较晚,机制不完善。
“我深深同情角膜病人这个群体。坚守,是因为我无法放弃这个群体,无法放弃这个专业。我对专业的选择是基于人的价值,而不是个人的利益!”姚玉峰说,“当把病人的疾病控制住,让他们的眼球保住或恢复光明,我深深感到角膜病治疗是眼科医学中最有成就感的专业。”
为了让更多的角膜病人拥抱光明,姚玉峰回国20多年来,没休过一次年假。
年2月10日,杭州。16岁被确诊为糖尿病的瞿火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要求捐出自己的角膜,把光明留在人间。
那天,为了把捐献者的角膜移植给患者,姚玉医院守候,彻夜未眠。
火儿离世后,他取下眼球,仔细为她更换上义眼片。确认遗体的眼部丰满洁净后,姚玉峰心里默默地说:“小火儿,我已经把你的眼睛取走了。谢谢你和你的亲人传递光明和善良!”
紧接着,姚玉峰又给等待着的患者做了角膜移植。
“看到移植后的两个病人角膜植片分外清透时,我泪眼模糊了。”姚玉峰说。
现在,姚玉峰实现了他回国前设想的三大目标:建立一个现代学科;带出一批具有国际眼光能共同推动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眼库。
“与过去相比,我现在的科研环境和条件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姚玉峰说,他有信心让自己和团队,在临床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方面,做出新的创造。将来一定有更多中国人的名字刻录在世界眼科的发展史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新闻联播》、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