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被普及了50多年的眼保健操。
近年来,眼保健操被社会各界diss的声音如泄堤洪水一般,甚至有人还说做眼保健操对眼睛有伤害。
面对不重样的科学论证和小道传言似乎都指向了一个玄幻的疑问:眼保健操其实真的没有用?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为受到质疑的眼保健操“正名”。
研究认为,眼保健操可以调节眼肌,缓解视疲劳,使用正确的方法做眼保健操确实有作用。
因此,眼保健操还是要做,但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眼保健操上。
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儿童有近视,其中20%近视超过度。
目前近视在青少年中,已成为普遍现象,进入校园你就会看到一个个的小眼镜。
20多年前,小学毕业生发展成为近视眼的仅为极少数。
但如今,刚入学的6~7岁儿童的近视患病率已接近10%,三、四年级10岁左右儿童近视患病率超过50%。
最后需要家长注意的是,6~10岁发生近视的青少年,18岁成年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眼(高于度)的风险大大增加。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这么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
青少年“近视漂移”的罪魁祸首:
其一是持续不断的学业压力,其二是过度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
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
现在大部分孩子过早近视、视力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就是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
毕竟现在的小孩子玩耍时间是这样的↘
甚至全家人在一起时的画风都是这样的↘
所以相对于成年人,孩子更加容易患上近视眼。
近视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就已经出现了近视的征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发现。
---------
孩子从幼儿园起就面临学业压力
---------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很多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班。
如早期智力开发,英语、绘画、舞蹈、小提琴......
所以,孩子从儿童和青少年就面临着极端的学业压力,这意味着他们童年的大部分时光被关在室内。
却牺牲了体育锻炼和户外玩耍的时光。
可怕的是,大多数青少年学生的家长对此并不重视。相比于奥数培训班等,给孩子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根本不算事儿。
据说,青少年近视会致盲,你还觉得近视是小事?
近视后,看远处看不清楚,对光的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也下降。
ps:什么叫对比敏感度?简单说,就是看东西的时候,色彩会削弱一些。一般有散光的人会更为明显。
近视眼还会感到视力疲劳、眼睛干涩,或者更严重的有眼位偏斜,长期中高度近视还会造成眼球凸出,导致豹纹状眼底。
随着近视的日益严重,还容易得“视网膜脱落”,视网膜脱离的机会比非高度近视眼患者高七八倍之多,导致很多严重并发症。
如后巩膜葡萄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青光眼,还有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机会也比正常人高。
特别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造成更为严重的失明。
怎样避免孩子成为“眼镜”娃,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呢?
不想让孩子成为眼镜娃,就要让孩子做户外运动、调整读写姿势与减少用眼时间,这些都可以减少近视的发生。
---------
户外活动能减少近视发生
---------
这里有个关键词,是“户外”运动哦~
研究表明,同样时间的室内体育锻炼并不能如户外运动一样减少近视的发生。这可能和室内外的光线强度、性质有关。
另外,研究还发现,打羽毛球对5~9岁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因为当羽毛球高速飞行时,人的睫状肌收缩、眼球内的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依靠自身弹性曲度变大,折光度增大,看清来球方向。
当回球远去时,则刚好相反,睫状肌放松,连接晶状体的悬韧带紧张,晶状体变得扁平,保证看清远处的羽毛球。
在连续不断的击球回球中,孩子眼球中的关键部分如睫状肌、晶状体和悬韧带都得到锻炼,对遏制弱视与近视的发展势头;甚至对治疗内视眼(对眼),都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
调整孩子读写姿势与用眼时间
---------
首先让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需要做的3个“一”:
一尺:眼与书本的距离保持一尺(33厘米)
一拳:胸口与课桌缘的距离保持一拳
一寸:手指距离笔尖的距离保持一寸(3.3厘米)
其次减少用眼时间,降低视力负担:
读书写字1小时后要休息10—15分钟,向远处眺望或做眼保健操,使睫状肌放松休息。减少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脑、PAD的使用。
最后,还需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写环境:
要保证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照明,课桌椅高度和斜度调整至适合学生身高。
更多健康信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