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飞舞的童年
江南故乡初夏时,水绿山青莺飞草长,红的杜鹃,白的桐花,*的油菜花,缀满了我童年的记忆。那真是红的热烈,*的灿烂,白的壮观。我家旧屋后山上有株合抱粗的油桐树,在蒲扇般大小的绿叶张开之前,它会在一个晚上骤然绽放出一树喇叭形状的花朵,瓣白蒂青,几乎到了轰轰烈烈的程度,但也会在一个晚上就突然消失,不是慢慢凋谢,而是“齐步走”一样全部回到泥地上,尤其是在一场夜雨后的早晨,树下一定厚厚的铺了层落花。我们小时候会经常躲进桐叶的绿影中,揉泥团砌石屋过家家。那天不经意间,见有许多蜜蜂在阔大叶片中飞来飞去,仔细找寻,竟然有只硕大的蜂巢筑在树杈上。我回去告诉了父亲,他很兴奋地前去查看。这出乎我的意料,因为父亲在我面前惯常是严肃的,常常不大重视我说的话。现在想想,父亲这样的童趣盎然十分正常,因为他那时候也就四十来岁,跟我自己现在的岁数相当,而我整天还像玩不够似的,真不晓得我在自己孩子的眼中又是一副什么模样。看毕回来,父亲从家里找出一只杉木箱,在箱子一侧钻了密密麻麻的小洞眼儿,在箱子里铺一层*灿灿的油菜花,又均匀撒上一些红糖,然后身穿*用雨衣戴好风镜口罩——这是他从部队带回来的行头——扛了木箱就出发了。我们一帮十来岁的孩子跟在父亲身后,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向油桐树开拔。将到时,父亲让我们远远蹲伏在一个小土坡后面,再三吩咐不准跑动,因为人一跑蜂群就会随着风儿紧追着人蛰。
父亲独自一人左手托着木箱,右手用笤帚迅速将大蜂巢扫入木箱盖上箱盖。但见无数蜜蜂围绕木箱飞动且越聚越多,父亲周围好像聚了一团快速飘动的云雾,吓得我们平时难得安静的一群调皮蛋乖乖地藏头拱臀大气也不敢出了。父亲不急不徐一路走回了家,将盛了蜂巢的箱子挂在屋檐下。蜜蜂为什么会跟着木箱飞回来?父亲告我说,因为蜂巢在箱子里,而“蜂王”又住在蜂巢中,蜜蜂是个非常有秩序非常讲团结的群体,蜂王在哪蜜蜂一定跟到哪儿。此后,无数蜜蜂就在我家的屋檐下安了家,嗡嗡不息的峰鸣成了我少年时期最为美妙动听的音乐,放学回家我常常会端着饭碗看蜜蜂从木箱的小洞里钻进钻出,忙忙碌碌。胆子大了索性还要摘几朵叫不出名字的野花摊在手心让蜜蜂爬来爬去,体验那种痒酥酥的感觉。记忆中,摘花逗弄蜜蜂成了我童年时光里最爱做、做得最惬意的事情,乐趣多多。蜜蜂是会蛰人的,但我从来没有被蜂蛰过,因此至今仍对蜜蜂有着朋友般的感情。说起“宠物”时,我现在还会跟父亲提起他“送”给我的一箱数量万千的小精灵,年近七旬的老父亲这时候就会露出几分童真般的微笑。